歷屆規模最大,即將開幕的阿聯酋COP28氣候大會重點關注這些議題
隨着氣候危機不斷加重,氣候治理已經刻不容緩。本週四(11月30日),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第二十八次締約大會(簡稱COP28)將在迪拜開幕,各國談判代表將努力解決有關氣候的熱點問題,包括加速能源轉型、修復氣候融資等。
《巴黎協定》制定的溫控目標已經告急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1月20日發佈《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》指出,在當前政策承諾下,21世紀將全球溫度上升幅度控制在1.5°C範圍內的概率只有14%;全世界需要將2030年的排放量減少28%,才能實現《巴黎協定》2℃的溫控目標,且目標達成的可能性爲66%。
而此次COP28大會的規模堪稱歷屆之最,預期會有超過7萬人參加,阿聯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蘇爾坦評價稱:“今年是談判大年。” 會議期間,主席國提出了四大關鍵點,加速能源轉型、修復氣候融資、關注人民的生命和生計和以全面包容爲基礎。
Steam洛式恐怖射擊《原諒我天父》4/7推出正式版 牧師拿槍上演物理驅魔!
大會還沒正式召開,波折卻已經發生。11月27日,主席國阿聯酋因爲BBC披露的文件被推上風口浪尖,稱阿聯酋藉助東道主身份,在會議期間與多個國家推進石油和天然氣交易。不過COP28的一位發言人表示,這些文件是不準確的,並且未被COP28會議使用。
此次大會一大關注點是全球的首輪氣候盤點。距離2015年裡程碑式的《巴黎協定》的簽署已有八年,在COP28上,各締約方將基於全球盤點的成果探討如何進一步落實全球溫控目標。中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認爲,全球盤點將識別氣候資金缺口,可能改變傳統氣候資金定義,並創新氣候資金的來源。
值得關注的還有氣候資金的落地。早在2009年COP15上,發達國家集體承諾將爲發展中國家在2020年前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作爲氣候資金支持,但是至今仍未完全兌現。預計COP28將再次重申發達國家應兌現1000億美元承諾。
目前來看,資金需求遠高於資金供給。報告顯示,發展中國家的適應資金需求是國際公共資金流的10-18倍。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,到2030年,發展中國家每年所需的氣候變化適應資金爲1600億—3400億美元,到2050年爲3150億—5650億美元。
另外,去年舉辦的COP27大會設立了 “損失與損害基金”,此基金是爲貧窮國家因氣候變化而遭受的損失與損害買單而建立的,基金的資金來源和運營權將會是此次大會一大探討點。
《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》顯示,過去20年間,55個最易受氣候影響的經濟體遭受了超過5000億美元的損失和損害。此類損失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急劇上升,特別是在缺乏有力的減緩和適應措施的情況下。
11月4日,“損失和損害”基金過渡委員會在阿布扎比舉行談判,會後達成的提議文件顯示,各方代表同意世界銀行將臨時託管一個新的損失和損害基金,爲期四年。目前,全球的目標是在2024年之前建立並運行此基金。
此外,中美合作也是此次大會的一大看點。11月15日,中美兩國發表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,將恢復氣候變化領域合作。兩國決定啓動“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”,雙方還就支持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至2022年三倍的目標達成一致。這一目標是COP28主席賈比爾表示希望在COP28上達成協議的事項之一。此外,中美兩國將與其他締約方一道,以協商一致方式達成全球盤點決定,強調國際合作的重要作用。
另一項大會關鍵議題將是能源轉型。此前,COP28主要國家就“在2030年底前將全球再生能源產能增加兩倍、效率提升一倍”目標基本達成共識,但就化石能源的解決方案仍未達成一項明確的,有約束力的決議,僅達成“逐步減少煤炭使用,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”這項決議,化石能源方面仍是此次大會的主要爭論點。
歐盟等發達國家準備在此次COP28上達成一項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全球協議。這爲碳捕捉(CCUS)這類降低化石能源碳排放的技術提供了發展空間,但這類技術距離大規模商業化仍存在成本和技術上的阻礙。
此外,10月23日,宜家、沃爾沃等超過130家全球巨頭企業公開發布一封聯名信,呼籲各締約國領導人蔘加COP28時,商定出放棄化石燃料的時間表。
COP28與以往的COP大會的一項顯著區別還在於,相比以往大會更多強調各締約方和政府政要需要做什麼,本屆更強調民營企業的參與,着力於促進可持續的商業實踐,鼓勵綠色創新。各大企業在COP28大會期間的發聲和參與也值得關注。